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市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拉开序幕。为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高考综合改革有关精神,10月10日,市教体局召开全市教体系统高考综合改革工作视频会,进一步推进全市高考综合改革各项工作。
据了解,我市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新生开始,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模式;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将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招生录取。“3+1+2”模式中,“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不再区分文、理科;“1”为在物理、历史2门选择性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2”是按照高考招生要求和个人实际,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
实施“3+1+2”的模式后,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自主选择,选择种类由原来的文、理科两种变为现在的12种。该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等学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次高考综合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涉及“招”“考”“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将对高中教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会议指出,高考综合改革后,各地各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办法都要主动调整、积极适应,要精准识变、主动思变、积极应变,按照“一县一策”“一校一策”思路制定好本地、本校的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确保我市在新一轮改革中继续走在队伍前列。
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会议强调,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要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要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要加强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认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
会议要求,各地各校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加强对高考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基础条件保障,要以“等不起、慢不得”的作风,狠抓改革落地落实;要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明晰改革的政策要求和工作方向,落实改革措施,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在我市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阮富春 绵报融媒记者 蓝怡 文/图)
编辑:陈霞 校对:曹海容 审核:袁媛